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種田,是刻在每個中國人血脈里的印記。自古以來我國就一直是自給自足的農耕型社會,土地里刨食是我們賴以維持生計的辦法。哪怕進入信息化社會,中國人依舊對種田情有獨鐘,能夠弄一個小院子,自己侍弄一方土地,種種花養養菜,那可真是神仙生活。
君不見火遍全球還被官方表揚的李子柒,她的成功之路正是向人們展現了田園生活的閑適與滿足嗎?當然,李子柒視頻中所展現的農村生活并不是真正的農村生活,她以及她背后的團隊給我們展示的不過是人們心目中所向往的農村生活。
實際上種田沒有那么簡單,也沒有那么優雅,想要種好田跟我們想象中的一點都不一樣,既不是李子柒那樣的如詩如畫,也不是傳統農民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種田是得需要不斷采用新的技術以及模式,科學得很。
雖然我們有一個"袁先生"以一己之力拔高了我國糧食產量,但一人的力量跟我們廣袤的土地相比還是不太夠用的,我們需要更多人來點亮種田的"天賦",石嫣就是其中之一。石嫣不是農民出身,甚至她的家庭條件在當時還不錯,是雙職工家庭。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誰也不知道石嫣是如何對種田有了關注,等大家發現時,成績優異的石嫣已經跑去讀了農業專業。或許石嫣天生就是吃土地這口飯的,她從本科一路讀到博士后,博士后還是讀的清華這種頂尖高校,可見她在這方面的天賦。
但是等讀了博士嫣才發現,自己對種田的理解太過于片面了,都不過是"紙上談兵",沒有一點實踐經驗。"紙上來得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種田絕不是多讀兩本書就能夠讀通的,必須得要自己親自去勞作才能真正學會種田,改進種田。
我國糧食產量雖然高,但論起高科技種田,還是得看美國。美國可以說是現代化農業模式的代表,每個農場主的領地中都形成了良好的生態農業圈。因此博士剛畢業,石嫣就打算自己親自去美國學習種田,雖說是種田,但石嫣卻跟李子柒是全然不同的模式。
石嫣的想法得到了學校的支持,她成為了我國首個公費出國進行農業深造的人才。
盡管美國的農業模式非常成熟以及優秀,但卻并不適合我國照搬,石嫣也明白這點,所以她并非去學習全機械化農業生產,而學習明尼蘇達州的"地升農場"推出的一種新型農場經營模式——CSA。
CSA全稱社區支持農業,這是一種農民直接跟消費者產生合作的農場模式。一般消費者會以社區等較大的組織為單位,向某一個或者某一群農民直接訂購健康有益的蔬菜,并且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可能碰到的一些意外風險消費者也要共同承擔。
這種模式省去中間商環節,恢復了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信任,并且按需生產,既能夠保證消費者得到符合自己要求的農產品,也能避免農民生產結果的浪費。
石嫣在"地升農場"做了半年的免費工,雖然勞累,但她終于能夠真實地感受到種田的過程,也在此期間完全學會了CSA模式,石嫣充分認識到:"它(CSA)的目標是實現'永續農業',強調生態系統的自我循環和可持續發展。"這樣的收獲對石嫣來說非常滿足。
半年后,剛從美國飛機回來的石嫣差點讓父母都認不出來,皮膚在日光的長期照射下不知道黑了幾個度,并且粗糙了很多,唯一好點的是精氣神倒是很足。
回國后的石嫣馬不停蹄創辦了屬于自己的CSA農場,她將其取名為"小毛驢"。石嫣將美國的CSA改造成了更適合中國本土的模式,小毛驢市民農園獲得了一致好評。石嫣趁熱打鐵,在次年也就是2009年成為了國內CSA模式發起人,并在2012年創辦"分享收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在石嫣的推廣下,CSA農場在國內已經開設了300~500家,而她自己雖然當了老板,卻還是堅持隱居在深山中低調種田,這一堅持就是11年多,如今的石嫣光是靠SCA農場就能獲得高達800萬的年薪。
"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你愿意在某一行業花盡心思去學習,去鉆研,總能得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