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密有致生長在泥地上,樣子看起來極像荷花,其實這些“荷花”卻不是花而是苞片,真實花兒隱藏其側身淺綠色苞片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19日)在華南植物園姜園看到的這種植物叫做“大莪術”,一種具有破血祛瘀、消積散結藥用功能的姜科姜黃屬植物。引人注目的是,華南植物園姜園是目前世界上種類最多,面積最大姜目植物種質保存基地。
▲大莪術視頻
?
春夏之交,姜園各種姜目植物次第花開,先是豆蔻、山姜吐芳,后有各色蝎尾蕉爭艷。這些花兒或高擎枝頭,或飄逸于枝葉間、又或貼地綻放,紛紛展示出一年中最美麗的姿態。
▲大莪術
姜園始建于1983年,2005年移至現址,占地面積約7.3公頃,至今保育展示有姜目8大科(旅人蕉科、芭蕉科、蘭花蕉科、蝎尾蕉科、姜科、閉鞘姜科、竹芋科、美人蕉科)植物逾300種,其中姜科就占有一半以上。姜科植物80%種類可供藥用,60%可供觀賞、食用、香料、染料等。
據介紹,大莪術Curcuma elata花期4-6月,穗狀花序基生,能育苞片淺綠色,不育苞片紫紅色。開花時可見到的艷麗紅色部分其實并不是花,而是苞片。真正的花為黃色,包裹在淺綠色的能育苞片里面。其塊莖可提煉莪術油。大莪術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具有破血祛瘀,消積散結功效,經常被中醫用作跌打油的配方。大莪術花序苞片色彩絢麗,觀賞價值極高,為高檔切花材料。
▲大莪術
?
姜花飄香姜文化傳播
?
花城百花,唯獨有一種花是花店沒有,而在菜市場、小巷拐角,甚至是人行天橋上,經常可以遇見有人在賣,這就是廣州人特別喜愛的姜花。二十幾塊錢就買下一大扎,回家剝葉修剪插上花瓶,瞬間白蝴蝶狀的姜花就飄得滿屋清香。盡管白色的姜花不耐開,往往三四天就凋零,還是獨得廣州人喜愛。據了解,廣州人最喜歡的這種形如白蝴蝶的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又叫白姜花、蝴蝶姜,姜科姜花屬。

“姜撞奶”成百年美食
?
有人發現,廣州人喜歡姜,其最初的情感卻還不是因為姜花,而是來自姜科姜屬的另一種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姜的根狀莖就是食用的生姜。對“食在廣州”而言,姜是廣州市民必不可少的調料和菜食,其使用遠遠比北方人的大蔥大蒜更加普及。與其它省份不同,粵菜用姜分有好多種,廣州很多菜市場里對子姜、老姜、黃姜都有專屬固定位置。廣州人更加擅長用姜做成各式小吃,形成多種品牌的百年小吃,比如豬腳姜、姜撞奶(姜埋奶),早已成為茶樓的特色點心。而作為廣州特產之一可供游客帶走的姜糖,也有各種不同口味。(沙姜是和姜不是同一種植物,沙姜正名為山奈Kaempferia galanga,姜科山奈屬,根狀莖可作肉類調料食用。)
▲姜Zingiber officinale的花

文:廣州日報?黃丹彤
圖:廣州日報 王維宣、葉育石
視頻:王維宣
—END—
長按二維碼關注
